陪伴
“你想唔想媽咪星期五唔上教會留在家中陪你呢?”
Bell Lam
大兒子回答:”無乜所謂啦!”
我非常驚訝他的答案:”點解呀?”
“因為你喺度同你唔係度,都係悶架啦!”
“吓?點解你咁講呀?”
“我哋想你陪我地睇電視,你就坐係我哋隔離玩電話,你都唔係睇電視嘅!”
我是一位在職媽媽,生孩子前一直在敬拜隊服侍,敬拜隊需要每星期六晚上回教會練習,星期五晚上我會上教會的小組。我丈夫和我一様在敬拜隊服待,也返同一個小組,換言之婚後基本上我同丈夫一個星期一定有三天會待在教會。這個生活時間表基本上直到我大兒子上k3,小兒子上N班都沒有變,星期六晚他們會留在家由工人姐姐照顧,星期日我和丈夫服侍的時候就由教會的友人代為看管一會兒。不改變時間表理由大概是,我盡力希望家庭的角色和教會上的服待得到平衡,再說穿一點是習慣了自己在服待的崗位,自己也不非常喜歡做”湊仔婆”。
大兒子漸長,經常表示希望主日學完了之後是媽媽直接湊他們,經過多番掙扎之後,認為小孩子始終需要媽媽陪伴,所以斷然離開了敬拜隊的服侍,同時開始了星期六不用回教會練習,算了陪小朋友的日子。
兩個小孩星期六晚喜歡做什麼呢?不是出公園玩,不是去反斗城睇玩具,居然只是喜歡留在家中睇Running Man!星期六這個劇集一做就做上兩個半小時,有時無睇前一集就完全追不上去,雖然我陪他們一起看,但是時不時我也是在手機和人WhatsApp中,尤其是我在教會有一些關顧工作會做,Whatsapp 常常是響個不停。
過了年多的時間,有一天我問我的大兒子:
“你想唔想媽咪星期五唔上教會留在家中陪你呢?”
大兒子回答:”無乜所謂啦!”
我非常驚訝他的答案:”點解呀?”
“因為你喺度同你唔係度,都係悶架啦!”
“吓?點解你咁講呀?”
“我哋想你陪我地睇電視,你就坐係我哋隔離玩電話,你都唔係睇電視嘅!”
對於兒子呢個反應,我簡直當頭棒喝。我以為放棄了服侍的時間陪伴他們,但在他們眼中,媽媽只是人回了家,靈魂是沒有回了家。陪伴的時間不單止要有”量”,更加重要的是有”質”!
就在這段對話之後,我將要回覆別人的WhatsApp留在中午吃飯或是晚上他們睡覺之後做,其他執屋執書枱等䉀務也是等他們睡覺後做。回到家的時間,我的手機基本上是不跟身的,留在房間中。認真跟他們一起看電視,認真跟他們擬定他們喜愛做的活動,也捉緊每晚可以和他們分享軼事和祈禱的時間。漸漸兩個兒子比以前更期待媽媽早一點回家,我們的關係和認識都更進深了很多,還知道很多爸爸不知道的小秘密呢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