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重質不重量
作者︰香港有品運動「6A品格教育」講師 Cherry
在上世紀中期,當世界大多數地方還是農村社會時,孩子與父母及其他親人的接觸非常緊密,因為那年代許多人都一家人一起工作,或束褲下田,或出海捕魚。可如今我們都住在「人往高處走」的社會,在一個典型的都市家庭裡,爸媽每天一大清早就出門去市中心上班,到了晚上拖着疲憊的步伐回到家裡,甚至還要回覆同事傳過來的訊息。
以美國的一項研究為例,專家觀察出孩子每天和父母交流的時間往往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鐘——而且這十五鐘裡有十二分鐘孩子聽到的盡是批評、命令和斥責,只剩下三分鐘的時間大家一起歡笑快樂或進行真正的溝通。香港雙職父母家庭的情況大概跟美國的差不多,扣除檢查功課、陪(捉)孩子溫習做功課的時間後,親子真真正正一起玩耍、促膝傾談的時間少得可憐。
在吹捧「付出少、效能高」的世代裡,親子之間「優質時間」(quality time)的「攝時間」理念是否真能鞏固親子關係呢?隨着越來越多青少年與忙碌的父母漸行漸遠,相信「優質時間」的理念只是一個假象。要製造真正的高品質親子時間,必須有「數量」才可能得到「質量」。記住:帶孩子去遊樂場,讓小朋友跟其他孩子玩父母卻低頭滑手機,並不算作優質的親子時間。
此外,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與孩子相處,父母才有機會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。試想想:區區十五分鐘,孩子可以看到你怎樣與犯錯的店員據理力爭嗎?他們又怎樣看到你禮讓和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呢?還有,當你被欺騙或遇上困難時,又是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呢?這些都必須父母願意付出大量的時間,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,並傳達出你對孩子的接納和讚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