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在乎孩子的輸贏嗎?

作者︰香港有品運動「6A品格教育」講師 Cherry
雖然現在「贏在起跑線」的競爭風氣已經減退了一點,但在講求成績與成效的香港,許多家長仍非常着緊孩子的輸贏。
贏了,獲得獎勵是理所當然的;那麼,輸掉的時候呢?值得獎勵嗎?
《6A的力量》作者Dr Josh McDowell便曾經破格地打破上述的定律。他買了一疊冰淇淋券,在棒球比賽開始前交給兒子希恩所屬的棒球隊教練。教練以為Dr McDowell的用意是贏波後帶孩子去吃冰淇淋慶祝,但Dr McDowell卻說:「不,我想讓你在他們輸了比賽後帶他們去吃冰淇淋」,讓教練傻了眼。
結果,比賽輸了,但全隊仍去吃冰淇淋作為「慶祝」。希恩和棒球隊的其他孩子為此感動不已。
贏的孩子值得愛嗎?值得!輸了的孩子值得愛嗎?同樣值得!因為孩子的價值並不在於他們的能力、成功或失敗,而是在於每個人都是按上帝的形象被造的,有上帝的價值和尊嚴。
小編想起著名小提琴家陳美(Vanessa Mae)對童年的剖白。她的母親Pamela以高壓方式栽培女兒,甚至出動體罰、掌摑等手段,即使在陳美成年後仍作全面監控;結果陳美如Pamela所願成為蜚聲國際的小提琴家,Pamela卻親手扼死與女兒的關係,母女倆形同陌路人。
陳美在訪問中說得透徹:
「為人母要有愛,無條件的愛。而我成長中的愛是有條件的,是建立在我能否成為優秀音樂家的基礎上的。」
千萬不要讓一時的輸贏左右你對孩子的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