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1974年一盒LEGO入面的說明書,是一封給父母的信。信的內容是鼓勵父母給孩子發揮想像力的空間,不應該規限男孩子只可砌太空船女孩子則只可玩洋娃娃(是想像力而不是技巧,Its Imagination counts, not skills.)
#創意 #Creativity 就是從新的角度面對需求、任務或構想。
孩子的潛力往往比父母能想像的大,請父母在停止他們作新嘗試前三思。
Ken Robinson博士是教育領域的專家, 他倡導教育中要有創造力和創新。
Ken Robinson說,學校和家長,很可能正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孩子的潛力。
他舉的一個例子是Gillian Lynne,這是一個很有才華的舞蹈編劇,例如《貓》和《歌劇魅影》就是她的作品。
但在她還是個孩子時,卻不受老師喜歡。 老師給她的父母寫信說Gillian有學習障礙,因為她無法集中註意力,老動來動去,不好好坐著。
於是Gillian的媽媽就帶她去看病。 那位醫生對Gillian說,現在我想和你媽媽單獨談談,你在這裡等一下。 在走出房間之前,這個醫生將收音機打開了。 然後在走出房間之後,醫生對她媽媽說,我們站在這裡觀察一下她吧。 他們看到的是,Gillian站起來,隨著音樂跳起舞來。 醫生說,太太,你的女兒沒病,她是個舞蹈天才,讓她去上舞蹈學校把。
Gillian去了舞蹈學校,那裡有很多像她一樣坐不住的人。 事實上後來科學也證明了有部分人是必須通過肢體動作才能思考。 她後來考入了皇家芭蕾舞學校,成為了芭蕾舞主角,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現在她已經是一個億萬富翁。
Ken Robinson博士提到我們要重新審察現有的教育體系,他批評現有的教育體系培養的方式太過功利化,按部就班,沒給孩子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。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是一式一樣的,要讀書成績好將來才是有成就的人,讓孩子畏懼自己和別人不同,畏懼犯錯,最後導致能力被扼殺。
他提出三個方向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應該用新的視野來看待智慧(intelligent) :
1. 多樣化。 每個孩子是不同的,認知世界的方式也不同的。 所以不要將每個孩子塞到同一個模子裡。
2. 智慧是多變而且是相向的, 創意不是簡單分割 產生有價值原創性想法的思維過程,
意識到好的學生是充滿活力的,而不是按部就班的。
3. 要對孩子冒險和犯錯持更寬容的態度。犯錯並不等於創意,但是若沒有願意犯錯的心理準備 就不可能有發揮獨創性; 假如他們從小不準備犯錯,到他們長大的時候會失去冒險的能力。
經營公司企業就是用 懲罰來處理錯誤,最糟的事,是我們現在也以 同樣方式在經營教育制度, 告訴孩子犯錯是最糟的事,結果是我們教出一堆 沒有創意的人。畢卡索曾經說過: 所有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。 問題是如何維持藝術家的性格到成年。
最後,我們應該要看重人類創意的豐富性來給我們孩子最能發揮的空間, 為下一代提供一個既重品格培養亦重學術成長的學習環境,使他們能活出最豐盛的將來。
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ken_robinson_says_schools_kill_creativity?language=en#t-805141
文 / Jacqueline